產品列表 / products
今天我們一代人可能要承受幾次變革的洗禮
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非常重要一次的變革,它也許不是zui重大的,但一定是迄今為止行進zui快的。自工業革命開始,社會發展的加速度一直在急速的提升,過去我們是幾代人經歷一次變革,今天我們一代人可能要承受幾次變革的洗禮。
這一次變革的發生,我們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而對于變革的方向,當前的工業圈都用“兩化融合”、“大規模定制化”、“機器人”、“云計算”、“信息物理系統”等等名詞來描述。
不過,這些其實都不是未來的趨勢,而是順應趨勢的手段,趨勢不是技術,而是變化的方向。
區別在于,如果我們把技術看作趨勢本身,那么它們就是“*的”,我們就只能沿著這些路徑向前走,思考“如何把這些技術實現并演進到*”。而這些技術的理論框架大多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就已經形成,用過去的思維揣測明天,它們到底是起到指導作用,還是限制作用,我是存疑的。
但是如果我們只把技術看成順應趨勢的手段,那么它們就只會是“手段之一”,我們就可以換一個研究的角度,去直接搜索未來的趨勢本身,我們思考的方式就變成了“在這些趨勢的實現過程中,是否要有其他的手段可以達到同樣的目標?”。
從*次工業革命的蒸汽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太極生兩儀——分化為自動化和信息化兩個分支,再到今天自動化和信息化重新媾和,誕生數字化。歷史的發展脈絡呈現出了一些底層規律,這些規律構成了未來工業社會10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它們將重塑現代商業社會的所有結構,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第1個趨勢:流動
世界被虛化后形成的信息在zui初只是一個個靜止的單點,它必須要流動起來,才能成為一個有生命的新世界。所以整個虛擬世界就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流動趨勢,而我們熟悉的“連接”,就是實現這個流動趨勢的技術手段之一。
這個流動趨勢,要分兩個階段:
*個階段,是“自由流動”。互聯網完成人在虛擬世界的自由流動,物聯網完成物在虛擬世界的自由流動,而這些流動的基礎,是通訊標準的制定,以及數據傳輸技術的發展。
第二個階段,是“自動流動”。“自由流動”的階段,虛擬世界還需要較多人的干預,而“自動流動”階段,所有的信息和數據將根據系統*化的需要,自動的流向需要的地方。大數據技術、信息物理系統,都是實現數據自動流動的手段之一。
數據流動的目標是為了實現資源的重配,這個過程將每一個虛化后的信息自由或自動的匹配到需要它的位置,將供給和需求匹配,從而在不改變物理世界的情況下就能做出*化的虛擬方案,這個過程就是仿真。
信息化時代的本質是數據的“自由流動”,而數字化時代的本質是信息的“自動流動”。所謂”多品種、小批量、大規模定制化生產“,都要依靠數據的有效流動來完成,未來所有能夠促進數據流動自動化的技術,都會成為工業的發展方向。
第2個趨勢:凝實
虛擬世界的資源重配后,必須要再次凝實,才能夠完成對物理世界的影響。在不斷地虛化、流動,然后再凝實的過程中,整個物理世界的系統被不斷的優化。將虛擬世界再次凝實,這個過程就是未來工業的第三個趨勢。
把虛擬世界直接凝實為人類的感知的技術,就是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而AR(增強現實),是通過電腦技術,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你能在一個空間里面見到虛擬的物品,甚至能見到一個虛擬的人,這些東西都能在你眼前切切實實見到。未來二十年里,VR和AR可能會伴隨凝實趨勢迅速的發展,也可能會被新的凝實技術取代。
我們經常會混淆互聯網和互聯網公司的概念,”互聯網“(光纜、無線、路由)完成的是連接功能,它們是流動的基礎設施;而絕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在另外兩個趨勢上發揮主要作用——它們既是虛化的入口,也是凝實的出口。這個虛實的過程都是以”人“為主而不是”物“,近十五年來互聯網行業的急速發展,就是得益于對這兩大趨勢的順應。
另一方面,把虛擬世界在”物“一側的凝實,對于未來工業的影響要更重大一些,因為它會把所有現實世界的盈余都會被調動起來,完成系統的*。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供應鏈、云工廠,這些目前都是優化后的虛擬世界凝實的客觀結果。
跟虛化和流動比起來,凝實技術的發展相對是滯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和難點,也就在于虛擬世界的凝實。這個過程實現的方式也許會有很多種,從今天來看,未來工業的凝實主要還是通過信息物理技術完成,但是我們也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間,比如是否可以通過打破組織的邊界來實現等。
凝實技術,將是未來二十年工業發展zui大的一個機會。
第3個趨勢:虛化
工業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后,也就是從冷戰時期開始,我們如果把工業史與IT史并行而看,你會發現zui近半個世紀里工業的突破,幾乎全部來自在計算機科學上的突破:如果沒有半導體即芯片技術的發展,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就不會出現;如果沒有軟件技術的發展,數控程序也就不會出現;如果沒有信息處理和存儲技術,也就不會有信息物理系統的出現。
所以物理世界的不斷虛化,是數千年來人類技術發展zui大的趨勢。
從數學的發明,把現實世界抽象為數字的那一天,人類就已經啟動了世界虛化的過程,而計算機科學的出現,從事實上急劇加速了這個進程。今天,所有一切物理世界的存在,已經都在逐步虛化成一連串的數字符號。計算機是虛化世界的基礎,0-1代碼是虛化的標準,傳感器是虛化的入口,數據存儲是虛化世界的載體。
人機交互技術的發展,逐步完成人的虛化,而智能產品的發展,正在悄然在開啟物的虛化。這個虛化的趨勢,催生了眾多的技術手段,也帶來了讓人驚嘆的商業機會。今天信息物理系統(CPS)、智能產品都成為*工業的熱點,這意味著虛化趨勢的加速度在未來二十年中將會達到,所有順應虛化的技術和產品,都將隨著趨勢急速前進。
第4個趨勢:溶解
由于數據流動的需要,以及共識成本的降低,工業社會的組織也要發生重大的變化,傳統的社會組織將不斷的溶解。
工業組織存在的目標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一個行業的交易成本越高,需要協作越多,組織機構就越大。鋼鐵公司的組織比餐館大很多,就是因為鋼鐵行業的平均交易成本遠高于餐飲業。但是當組織不斷擴大,它自身的管理成本高于它降低的協作成本時,組織就將消亡。
在溶解的趨勢下,整個工業組織會從層級結構向網絡化結構轉變,帶有中心化節點的科層組織將消失,企業將成為自由人連接協作的平臺。它存在的價值不再為少數人獲得利潤,而是在于給組織中的個體賦能,“合伙制”企業將消亡,“和弄制”企業將成為主流。
3D打印將被傳統工業社會分離的生產和消費重新統一起來,消費者可以自行生產需要的物品,社會的協作創造會減少,個體創造將增加,這就導致人的個體價值持續提升,資本利得將不斷下降。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建立的壟斷資本社會將瓦解,農業社會的等級、工業社會的階級都將消亡。
同時,類似人類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演變,傳統社會的溶解會導致年長者的經驗價值消減,社會對于長者的尊重將持續弱化,傳統的道德觀將發生重大改變。“網紅”就是解構趨勢孕育的新機會,有突出價值的個體(聰明、漂亮、口才等),無需社會*的經驗和資歷,較少的依賴于他人的協作,不使用中心化的傳播渠道,也能夠完成價值創造,未來這個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第5個趨勢:共識
人和人在生產活動中,需要不斷的達成共識,才能有效的協作。這個共識,理論上只需要雙方都認可就可以實現,比如兩個人進行一次交易,只需要在各自的賬本上增減金額就可以完成。但由于雙方缺乏信任,通常需要一個中間人來做仲裁,同時還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去供養這個中間人,銀行、法院、政府等,都是這個共識的中間人。除了人與人之間,機器與機器之間達成共識更困難,需要一個運算能力很強的中心化節點來完成仲裁判斷,這個成本也非常高昂。
不斷地降低達成共識的成本,這就是工業發展的第四個趨勢。
在工業的信息化里面,zui初我們都是給一部分人開超級權限,在本地放置一個中央服務器,通過這些中心化的方式來實現共識。后來云計算技術出現,通過共識的不斷云化(Iaas,Pass,Sass),我們可以將本地的共識達成放到云端進行,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共識的成本,但是這仍然是中心化的方式。而目前,區塊鏈技術可能將大幅推動共識成本的降低,在區塊鏈技術的體系化,通過密碼學保證了雙方不再需要中心化的裁判,也能保證共識達成,這就將共識的成本大幅降低了。比特幣就是區塊鏈1.0技術的一次實驗,而區塊鏈2.0的智能合約、智能貨幣可能會極大的促進工業的發展,這是未來順應趨勢的重要手段。
第6個趨勢:增值
互聯網行業已經呈現出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連接紅利消散,內容紅即將開始。zui近一年左右,網劇的火熱,以及樂視網的異軍突起,其實是內容紅利超過連接紅利的必然結果。而內容紅利的興起,意味著未來工業的微笑曲線將被弱化,產業鏈分工的地位將日趨平等,為整個價值鏈zui終創造增值的環節將掌握話語權。
互聯網時代里,BAT的本質都是人機交互接口,也虛實世界轉化的通道。人腦的運算能力有限,無法直接面對海量信息,所以需要BAT式有品牌效應的中心節點起到過濾大部分干擾信息的作用,人們為BAT的信息過濾行為付出的成本,就是連接紅利。
但是物聯網的進程中,好像一直沒有形成類似BTA的*,即使一些聲音很大的工業云平臺,也沒有產生實際的商業利益。原因就在于機器與人不同,它的運算能力理論上可以無限,所以機器的信息過濾更加理性,BAT式的品牌效應無法發生作用,所以物與物的連接可能不會出現連接紅利,相反可能會消減連接的價值,而直接進入內容(產品)紅利階段。
未來工業中,所有人都要思考如何為整個價值鏈創造增值,只起到連接作用的中間環節(貿易型代理商)將消亡,起到增值作用(服務型分銷商)的中間環節將被強化。精益生產、綠色制造、能效管理,這些都是為價值鏈創造增值的手段,未來工業的所有從業者都將聚焦于關于增值的思考和創造。
第7個趨勢:割裂
割裂會成為未來工業社會的第7個趨勢。
農業社會的內核是異質化的靜止,而工業社會是一個依賴永續的經濟增長而存在的文明,財富的增長一旦停滯,工業社會就喪失了合法性。永續增長要求不斷的創新,不停的催生新的行業,不斷的需要新的分工。所以工業社會的職業分工很多很細,但是每一個職業存在的時間都很短,一個人一般不會終身呆在同一個位置上,他必須時刻準備著從一種職業轉換到另一種職業。為了適應這種不斷的職業變化,我們就必須要有一種大家通用的標準語言,所有人對這個語言的理解,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經歷。同時,為了保證大家都能夠掌握這種語言,我們就必須有一個大一統的世俗組織——近代國家,來進行類似大學這樣的通識教育,而不是農業社會中鐵匠、木匠之類的職業教育。通識教育與大規模生產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同質化”成為了傳統工業文明的內核。
因為生產中人與人的協作會越來越多的被物的協作代替,未來工業社會的割裂性感會越來越明顯,人們不會再有統一的價值觀、統一的思想、同意的偏好,甚至可能不會再有“主流社會”。寶潔、聯合利華之類大眾消費品牌近年來的不斷衰落,越來越多小眾品牌的出現,就是這一趨勢下的結果。偶像組合TFboys過生日,微博上居然有4000萬人祝他們生日快樂,但是絕大多數80年以前的商業人士卻從沒聽說過他們,也是割裂趨勢的體現。人群之間的相互理解將越來越困難,不會再有一種產品被所有人喜歡,跨群體的品牌的價值將被小眾的人格價值取代。未來工業企業都必須擺脫“組織”的色彩,更多的可以去塑造“人格”的魅力,同時不斷的縮小組織結構,為每一個割裂的群體提供個性產品,才能在割裂的社會中繼續生存。
在割裂的進程中,有助于推動割裂的產品,也會獲得新的商業機會。包括錘子手機在內,近年來涌現出的一批手機品牌,都是割裂趨勢下的產物,它把以往小眾的人匯聚在一起,通過產品凝結的歸屬感減少這些人的孤立,讓他們能夠繼續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第8個趨勢:重構
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分界線,在此以前,人類面臨的永恒問題是“生產不足”,從此以后,這個問題逐漸轉向了“需求不足”。尤其是在中國,過去不管我們生產什么,幾乎都可以很容易的賣出去,而且所有的生產環節幾乎都會在同一個工廠里進行。而僅僅三十多年以后,工業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成為現實,工業生產的方式也從傳統的作坊生產,變成了化的分工協作。
這種轉變的結果,就是今天幾乎所有的商品我們在*各個地方都可以買到,這迫使所有的商家都必須給客戶一個“在我這里買”的理由,這個*的理由,就是商業模式,它的本質就是資源的重構。
未來工業不再是基于產品和技術的競爭,而是基于商業模式的競爭,而跨界的本質,就是基于商業模式的競爭。樂視的電視與三星電視,如果從產品視角,就只能無休止的比拼質量、性能這些參數,而基于商業模式的視角,就是“生產—銷售型”企業,與“內容——生態型”企業兩種商業模式的競爭。同樣,亞馬遜與新華書店之間,也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電子商務”與“批發零售”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蘋果與諾基亞,特斯拉與保時捷,工業4.0與工業互聯網,都是基于商業模式的競爭。對于未來工業,技術和產品是不能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的,所以企業不能再只去管理生產要素,而要學會管理經營策略。僅僅對生產要素(機器、成本、渠道、周轉率)的優化,已經是一個過時的理論了,如今要通過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來實現價值鏈的增值。未來工業企業的整個生產體系一定是以商業模式為中心重構起來,而不再是以技術和品牌組織起來。
今天如果你仍然只把思路聚焦在如何落地“智能制造”、“工業4.0”、“互聯網轉型”這些事情上面,看似抓住了時髦的概念,但其實你已經是在趨勢的逆流方向了。對商業模式的深度思考、梳理之后的重構,是所有未來工業企業每時每刻都必須順應的趨勢。
第9個趨勢:進化
進化是未來工業發展的第9個趨勢,其中突出的手段就是人工智能。
人類和人類以前的類人生物zui大的區別,就是人類有更長的嬰兒期和兒童期,這意味著年輕人依賴父母的時間更長,同時長輩給后代傳授生活技能的時間也相應的更長。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緩慢的成熟意味著塑造過程的延長和學習能力的大大提高。學習能力的增強,使得人類有意識的保護那些發明和發現。這時,文化演化就開始超越了生物演化的步伐,支配人類行為的,更多是人從社會中學會的知識,而不是個體通過DNA的遺傳機制。當文化演化超過生物演化占據首要地位時,嚴格意義的人類歷史便發端了。
所以人工智能和普通程序zui大的區別,就在于人工智能可以自行進化。普通程序是對人類預設知識的演進和重復,而人工智能是人類知識的集合,使用的人越多,人工智能的智慧就越高。人類zui大的特點是后天學習超過先天DNA遺傳,而人工智能的本質是讓機器后天的學習超過先天的程序預設,從而完成不斷的進化。
除了人工智能,是否還有其他實現進化的路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能夠完成自進化的工業產品或者工業組織,會是未來的方向。
第10個趨勢:未知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信息物理系統、人工智能……這些詞匯無論聽起來有多神氣,其實都只是我們基于過去的技術,對未來的臆測而已。而人類根據過去的經驗總結出的理論,與新的時代早已無法適應,但是眾多傳統的意見和過去的專家,仍然占據著主流聲音的平臺不肯放手。我們今天有多少白發蒼蒼,做了幾十年自動化或者信息化的前輩,居然自稱是“工業4.0專家”,參加論壇、展會、講的不亦樂乎。可對于“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樣一個概念引導的,尚未開啟的新時代,怎么可能會有“專家”存在呢?這些“專家”試圖把過去的理論包裝成未來的方向,并依靠自身的地位獲得大量政府的扶持,這對于真正的創新是滅頂之災。
我們所有過去引以為傲的經驗和理論的框架,未來都會是牢牢禁錮我們視野的藩籬。我們真正該思考的,除了已有的這些技術手段,有沒有其他新的方法也能進入趨勢的下一站。一個新生事物,我們往往在zui初是看不起、看不懂的。所以中國工業升級要避開經驗主義的夢魘,就一定要以制造業的文藝復興為先導。在這個過程中,各級政府zui應該做的不是“以規劃創新”的名義,插手科學技術商業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由市場競爭見分曉。商業的創新是不可能被規劃出來的,但是基礎科學的研究卻是可以促進的,政府zui應該做的,是更多的去扶持類似屠呦呦這種,沒有明顯短期經濟效益的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沒有思想和理論的活躍,是不可能有創新的火花的。
所有zui的技術還沒有發明,所有zui美好的生活還沒有開始,我們這一代人注定要被歷史銘記,因為我們一生都處于處于新舊兩個時代的交替之中,既能看到新時代的曙光,又能感受舊時代的黃昏。至于三十年后、五十年后、一百年后的工業究竟是什么,其實也看不清楚,不過也許只有這種看不清楚的未來,才會讓我們如此興奮吧。
上一篇:德國來貨了德國大批量到貨了